开丰娱乐-他是98长江抗洪抢险总指挥,纵身一跃,26年后,依然令国人泣目

开丰娱乐介绍 /

你的位置:开丰娱乐 > 开丰娱乐介绍 > 他是98长江抗洪抢险总指挥,纵身一跃,26年后,依然令国人泣目
他是98长江抗洪抢险总指挥,纵身一跃,26年后,依然令国人泣目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20:12    点击次数:76

前言

1998年的夏天,长江流域的洪水无情肆虐,江水咆哮,泥沙翻滚,九江段的堤坝岌岌可危,险情一触即发。

眼看数百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,军队紧急增援。

在这天摇地动的危机中,一位年过半百的将军站在大堤之上,他衣衫已湿,眼神中透露出无比坚毅。

他突然纵身一跃,冲入湍急的洪流中,带领千军万马与自然灾害展开了生死搏斗。

这位将军名叫董万瑞,他的名字注定要与这场世纪洪灾紧密相连。

临危受命,出征九江

董万瑞,1941年出生,作为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,在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,被任命为九江段的总指挥。

当时的情况极为危急,长江水位持续上涨,九江段已经到了随时可能溃堤的边缘。

九江作为江西省重要的城市,承载着数百万人的命运,一旦决堤,灾难后果不堪设想。

“军人的职责就是保护人民,” 董万瑞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,立刻明白了自己肩负的重任,他没有片刻犹豫,立即率领部队赶赴九江前线。

当他到达九江时,眼前的景象让他心情格外沉重:滔滔江水已经淹没了堤坝的基部,整个大堤像是被随时要冲毁的纸墙,而站在大堤上的士兵和抗洪人员脸上写满了疲惫和焦虑。

最险的一幕出现在第六天,九江45号闸口突。

该闸口处的堤坝因为长时间的洪水冲击,出现了巨大的裂缝,泥土不断滑落,水势极其凶猛,随时可能全面决堤。

如果无法及时堵住这个决口,九江段的防线将彻底失守,洪水将直接淹没下游的大片地区。

面对如此严重的险情,董万瑞作出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。

他亲自带领一批士兵,直接跳入了决堤的洪水中,用身体抵挡住冲击力,暂时稳定住局面。

他清楚地知道,任何延误或犹豫都有可能导致整条堤坝瞬间崩塌,以身作则,用最原始的方式与洪水搏斗。

“大家顶住!大堤不能垮,九江老百姓的命全在我们手上!” 董万瑞喊道。

所有士兵都跟随他,一起跳入洪流,用自己的身体堵住决口,阻止洪水进一步冲击堤坝。

“守住大堤,就是守住老百姓的命!” 董万瑞在洪水中对身边的士兵们喊道,被他鼓舞的官兵士气高涨,拼死投入战斗。

在滔天的洪水面前,这些士兵并没有任何惧怕,他们依靠一袋袋沙土、木桩,甚至用自己的身躯,填补着决口,直到部队和地方支援到达,将决口成功封堵住。

这场生死较量持续了数小时,董万瑞和他的士兵们在湍急的洪水中艰难前行,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是生命的代价。

凭借顽强的意志和铁一般的纪律,他们终于稳住了局势,成功遏制住了洪水的进一步扩散。

在董万瑞的指挥下,经过数小时的生死鏖战,决口终于被成功封堵住,洪水被暂时阻挡,九江大堤得以保全,450万人的生命安全也因此得到了保障。

董万瑞的这次纵身一跃,成为了98抗洪中的经典画面。

当天傍晚,大堤险情解除,45号闸口也因此幸免于难,董万瑞的英勇举动挽救了无数生命,这一刻,他成为了九江人民的英雄。

他与战士们用生命筑起的“人墙”,成为那年抵御滔天洪水的最坚固屏障,也永远镌刻在九江百姓的心中

洪水退去,英雄无悔

成功封堵决口后,董万瑞的身体已极度疲惫。

连续的高强度工作,五天五夜的彻夜未眠,再加上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,他的身体几乎到了极限。

董万瑞却毫不在意,他坚信,只有确保洪水完全退去,九江段的堤坝重新稳固,自己才可以稍作休息。

洪水退却的速度极为缓慢,每一天对抗洪士兵和百姓来说,都是生死煎熬。

在这段时间里,董万瑞指挥部队继续巩固大堤,强化堤坝结构,确保不会再次出现险情,他一再要求部队保障士兵的物资和食物供应,有时候他甚至亲自送去咸豌豆等,简单食物给前线的战士们。

“你们辛苦了,大家坚持住,洪水一定会退去的!” 董万瑞常常这样鼓励部下。

董万瑞的这次抗洪经历,不仅展现了他作为将军的卓越指挥才能,更是他无畏的担当和坚定的信念的体现。

可董万瑞的抗洪故事却远未结束,每当有人提到199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,人们总是会记起站在大堤上的那位将军,记得他双眼饱含热泪,注视着将士们疲惫的身影。

董万瑞的一生,几乎与他身上的军装融为一体,守护人民便是他终身的使命。

抗洪胜利后,董万瑞并没有选择休息,他继续带领部队在九江段进行巩固和防护工作,确保洪水不会再次来袭。

在抗洪前线的日日夜夜,董万瑞除了指挥抢险,还时时刻刻关心士兵们的生活。

由于堤坝决口险情紧急,物资供应跟不上,前线的士兵们长期靠简单的咸豌豆和干粮充饥。

董万瑞自己也与他们吃着一样的食物,毫无怨言。

有一次,当一名记者递给他一碗方便面时,他边吃边叮嘱道:“你们也辛苦了,照顾好自己,抗洪还没结束呢”。

董万瑞知道,要想守住这片堤坝,士兵们的精神状态尤为重要。

他经常鼓励大家,“大堤就在我们脚下,百姓的希望也在我们肩上,我们决不能让洪水冲垮这道防线!” 他的言行感染了无数前线战士,也让整个抗洪大军始终保持高度的战斗力。

这样的情怀和责任感,深深打动了所有在场的将士和百姓。

卸甲不退的军人精神

2005年,董万瑞光荣退休,告别了奋斗一生的军旅生涯,卸下了军衔,但他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未消退。

“即使脱下了军装,我也是个军人,国家有难,我还是要冲在最前面。” 这句话是董万瑞对自己一生的诠释,他的退休生活并不安逸,他依然关注着国家的国防建设和灾害救援工作。

退休后的董万瑞,依然心系军营,他多次回到部队探望曾经并肩作战的老战友,与他们分享经验,提醒大家要随时准备迎接任何突发情况。

面对军队的年轻一代,他反复强调,“军人不仅要练好枪法和体能,更要有一颗随时为国家牺牲的心。” 这些教诲,如同他自己在98抗洪中的身影一般,深深刻在每一个士兵的心中。

董万瑞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部队内部,许多曾参与过1998年抗洪抢险的地方干部和群众,至今仍然记得这位抗洪英雄。

当地百姓常常谈起他如何带领军队挽救了九江,如何为了保护他们的家园不惜冲进洪流。

这些记忆,不仅是对董万瑞个人的怀念,更是对那段艰难岁月中无数无名英雄的致敬。

精神丰碑,永远铭记的英雄

2024年,距离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灾已经过去了26年,洪水早已远去,大堤依然巍然屹立,而董万瑞的名字,却始终在九江人民心中闪耀。

他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,他的精神成为激励无数年轻军人的丰碑。

26年后的今天,提起董万瑞,人们依然会流下感动的泪水,正如当年那张在大堤上含泪指挥的照片,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中。

在董万瑞去世时,九江的市民和无数老兵都自发地为他送行。

那是一场充满泪水的告别仪式,但更多的是敬仰与感激,董万瑞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为国为民,他的英勇与无畏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。

九江的老百姓说:“如果没有董将军,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安宁生活”。

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:“只要国家有需要,我永远都是一个战士。”这位老将军,已然成为中国军人精神的象征,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。



相关资讯